唐诗网 >> 古诗知识 >> 中国古代对联的文字运作机巧介绍(第2张)

中国古代对联的文字运作机巧介绍(第2张)

中国古代对联的文字运作机巧介绍(第2张)

7)析字法
析字法是利用中国汉字在结构上的特殊性,将汉字化整为零(拆离)或集零为整(拼合)的一种机巧手法。.例如,化整为零:
踏破磊桥三块石,
剪开出字两重山 。  
显然,上联就是从把“磊”字分成三个“石”的角度而言,下联就是从把“出”字分成两个“山”的角度而言。
集零为整,例如:
二人土上坐,
一月日边明。  
这副对联相传上联为金章宗所出,下联由李妃所对。从联中看,“二人”同“土”合起来,便是“坐”字;一个“月”同一个“日”合起来,便是“明”字。再例,某些电视连续剧中被附会给刘墉、郑板桥等而实为清朝刘尔炘所对的对联:
此木为柴山山出,
因火成烟夕夕多。
联中,“此木”与“柴”,“ 山山”与“出”,“ 因火”与“烟”,“ 夕夕”与“多”皆为字的拆合。  
以上两种机巧亦可混合而用,例如:
因火为烟,若不撇开终是苦;
舛木成桀,全无人道也称王。   
在这副清朝禁烟衙门对联中,上联“因”与“火”合成烟是拼,“若”缩短那一撇变为“苦”是拆;下联“舛”与“木”合成“桀”又是拼;全分为“人”和“王”又是拆,全联前拼后拆。
   
8)叠字法
叠字法就是利用重叠词组联,例杭州西湖白堤上有山名“孤山”,山顶之西湖天下景亭的楹联云: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

9)集名法
集名法又称串组法,它的特点是将本来没有意义和逻辑联系的一些事物的名称,按对联的规则连接起来表达一定的意思。集名法既可完全集名,又可掺杂一些非物名的词语,前者亦可称作直接串组,后者亦可称作间接串组。例如:
中国捷克日本,
南京重庆成都。   
就是直接串组,上联由三个国家直接连接而成,“捷克”作战胜解。下联由三个城市名直接连接而成,“重庆”作重新庆祝解,“成都”作为成为首都解。全联表达了作者的喜悦。   
间接串组,如:
白头翁不愧将军国老,
红娘子宛若云母天仙。  
上联“白头翁、将军、国老”都是中药材名,在“白头翁”和“将军国老”之间,加入了“不愧”词语;下联“红娘子、云母、天仙”也都是中药材名,在“红娘子”和“云母天仙”之间,加入了“宛若”词语。这类串组的特点是:连接的名称,必须多于乃至大大多于加进的其他词语,否则就不是串组而只是“嵌名”了。再例:过去曾有人将旧时京郊各县县名集成一联:
密云不雨旱三河,虽玉田也难丰润;
怀柔有道皆遵化,知顺义便是良乡。

10)编句法
编句法就是将现有的成句(多用诗、词成句)连缀变成对联,例郭沫若曾从毛主席的诗词中,摘句成联:
江山如此多娇,飞雪迎春到;
风景这边独好,心潮逐浪高。

11)部首法
部首法是利用汉字的偏旁部首作为机巧的方法。部首法可将偏旁按一定的规则组合成联。例如,广东虎门的一副对联:   
烟锁池塘柳;
炮镇海城楼。   
上下两联的偏旁恰为五行:金木水火土。  
部首法亦可将相同部首偏旁的字组和成联,例如:
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
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与清方议和时,传说一帝国主义分子借机出上联侮辱中华民族,清代表对出下联给予有力回击,两人都是利用同旁做文章,“琴瑟琵琶”上部同“王王”,“魑魅魍魉”,左边同“鬼”,偏旁相同的字,都在同一联内。
在将相同部首的字组合成联时,更有全句(上联或下联)部首清一色的高难度情况,例:
沧海汪洋,浪滚潮落,波涛澎湃;
崇山峻岭,峰巍崖崛,峦巘嵯峨。

12)破读法
采用此种机巧的对联称作破读联。所谓破读联,就是联句有两种以上的读法,即如果在不同的字位间作停顿分句,可使一句成多联,且联义徊然不同,耐人寻味,意趣无穷。例如: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馀财。
此联既可五、三读,也可四、四读。在五、三读时,联为: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馀财。
在四、四读时,联为: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馀财。

13)两兼法
两兼法的特点是一个字既属前词,又可同后面的字组词寓意。例如:   
李东阳气暖,
柳下惠风和。  
此联相传为李东阳与人应答而作,上联为他人所出,故意用李东阳名字中的“阳”同后面的“气”组成“阳气”(即春光),使联意变为:李树东边春光暖。下联为李东阳所对,也借春秋时鲁国大夫柳下惠中的“惠”同后面的“风”组成“惠风”(即和风),使联意变为:柳树下面微风和。这里的“阳、惠”二字,都是两兼。
 
14)顶真法  
顶真又称连珠,即用上一个语言单位来作下一个语言单位的开头,使相邻的两个语言单位上递下接,前后蝉联。根据顶真的特点,尚可分为:  
句句顶真,例如:
油醮蜡烛,烛内一心,心中有火;
纸糊灯笼,笼边多眼,眼里无珠。  
这是清代思想家魏源与一抄袭他人文章之举人针锋相对之联。   
词词顶真,例如:
常德德山山有德,
长沙沙水水无沙。  
词与词连珠比较特殊,是在一句话内进行的,《文镜秘府论.论对》谓之“连绵”。此联题于长沙白沙井附近的龙王庙,上联只能读作“常德--德山--山有德”。下联只能读作“长沙--沙水--水无沙”。   
复合顶真,例如:
空中腾雾雾成云,云中见日;
水上冻冰冰积雪,雪上加霜。  
两联中的“冰冰”与“雾雾”是词词顶真,“雪,雪”与“云,云”又是句句顶真。   

15)反正法
反正法是把意义相反的字组词放在一起使产生一种矛盾统一的机巧手法。例如: 
大小姐提圆扁篓掰青白菜,
高矮子拿长短棍赶黑黄牛。   
据说这是一个古联,某地一县官微服出访时见一姑娘在园里取菜情景而题。因姑娘个子高而年纪轻,故称“大小姐”,篓子口圆体扁,故云“圆扁篓”;所取的品种为白菜,但颜色是绿色的,故云“青白菜”。下联为一牧童所对,所说就是自身。他在矮子里头要算高的,故云“高矮子”,亦说其姓为高;手里拿的赶牛棍似长若短,故云“长短棍”;所赶的黄牛毛色是黑的,故云“黑黄牛”。联中的“大小姐、圆扁篓、青白菜、高矮子、长短棍、黑黄牛”都是正反字。它们乍看起来都是矛盾的,实际上却非常和谐统一。

16)巧辞法
巧辞法是运用不同寻常的思维方式,使联意达到一种妙不可言的境界的方法。例如:   
风扁,
月圆。  
福建莆田戴大宾,幼年即以才气著名。在其13岁时,一日有位客人找他父亲,想试他才气如何,于是出了一联:月圆,戴大宾对曰:风扁。客问何以风是扁的?答云:风见缝就钻,不扁怎行?客认为有理。继而又出联曰:凤鸣,戴对曰::牛舞。客问牛何能舞,答云:《尚书》中有言“百兽率舞”,牛亦兽,自在其中,客人大加赞赏。可见,运用巧辞的联,说是亦是,说非亦非,于似是而非之间令其似非而是,颇为有趣。
此外,尚有寓意法、拆词法、重言法,等等,等等。总而言之,语言文字本身的一切修辞机巧和许多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奇想妙趣均有用于对联。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古诗知识:

  • 下一个古诗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