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网 >> 全唐诗 >> 全唐诗 卷六百二十六 陆龟蒙诗集35首

全唐诗 卷六百二十六 陆龟蒙诗集35首

 
全唐诗 卷六百二十六  陆龟蒙诗集35首
 
--------------------------------------------------------------------------------
 
    卷626_1 【早秋吴体寄袭美】陆龟蒙
荒庭古村只独倚,败蝉残蛩苦相仍。虽然诗胆大如斗,
争奈愁肠牵似绳。短烛初添蕙幌影,微风渐折蕉衣棱。
安得弯弓似明月,快箭拂下西飞鹏。
   卷626_2 【病中秋怀寄袭美】陆龟蒙
病容愁思苦相兼,清镜无形未我嫌。贪广异蔬行径窄。
故求偏药出钱添。同人散后休赊酒,双燕辞来始下帘。
更有是非齐未得,重凭詹尹拂龟占。
   卷626_3 【秋赋有期因寄袭美(时将主试贡士)】陆龟蒙
云似无心水似闲,忽思名在贡书间。烟霞鹿弁聊悬著,
邻里渔舠暂解还。文草病来犹满箧,药苗衰后即离山。
广寒宫树枝多少,风送高低便可攀。
   卷626_4 【和袭美新秋即事次韵三首】陆龟蒙
心似孤云任所之,世尘中更有谁知。愁寻冷落惊双鬓,
病得清凉减四支。怀旧药溪终独往,宿枯杉寺已频期。
兼须为月求高处,即是霜轮杀满时。
帆楫衣裳尽钓徒,往来踪迹遍三吴。闲中展卷兴亡小,
醉后题诗点画粗。松岛伴谭多道气,竹窗孤梦岂良图。
还须待致升平了,即往扁舟放五湖。
声利从来解破除,秋滩唯忆下桐庐。鸬鹚阵合残阳少,
蜻蛚吟高冷雨疏。辩伏南华论指指,才非玄晏借书书。
当时任使真堪笑,波上三年学炙鱼。
   卷626_5 【和袭美赠南阳润卿将归雷平】陆龟蒙
朝市山林隐一般,却归那减卧云欢。堕阶红叶谁收得,
半盎清醪客酹干。玉笈诗成吟处晓,金沙泉落梦中寒。
真仙若降如相问,曾步星罡绕醮坛。
   卷626_6 【顾道士亡,弟子奉束帛乞铭于袭美,因赋戏赠】陆龟蒙
童初真府召为郎,君与抽毫刻便房。亦谓神仙同许郭,
不妨才力似班扬。比于黄绢词尤妙,酬以霜缣价未当。
唯我有文无卖处,笔锋销尽墨池荒。
   卷626_7 【和访寂上人不遇】陆龟蒙
芭蕉霜后石栏荒,林下无人闭竹房。经抄未成抛素几,
锡环应撼过寒塘。蒲团为拂浮埃散,茶器空怀碧饽香。
早晚却还宗炳社,夜深风雪对禅床。
   卷626_8 【秋夕文宴(得成字)】陆龟蒙
笔阵初临夜正清,击铜遥认小金钲。飞觥壮若游燕市,
觅句难于下赵城。隔岭故人因会忆,傍檐栖鸟带吟惊。
梁王座上多词客,五韵甘心第七成。
   卷626_9 【南阳广文欲于荆襄卜居,袭美有赠,代酬次韵】陆龟蒙
不知天隐在何乡,且欲烟霞迹暂双。鹤庙未能齐月驭,
鹿门聊拟并云窗。藓衔荒磴移桑屐,花浸春醪挹石缸。
莫惜查头容钓伴,也应东印有馀江。
   卷626_10 【和袭美寄毗陵魏处士朴】陆龟蒙
经苑初成墨沼开,何人林下肯寻来。若非宗测图山后,
即是韩康卖药回。溪籁自吟朱鹭曲,沙云还作白鸥媒。
唯应地主公田熟,时送君家麹糵材。
   卷626_11 【和袭美初冬偶作寄南阳润卿次韵】陆龟蒙
逐日生涯敢计冬,可嗟寒事落然空。窗怜返照缘书小,
庭喜新霜为橘红。衰柳尚能和月动,败兰犹拟倩烟笼。
不知海上今清浅,试与飞书问洛公。
   卷626_12 【和袭美冬晓章上人院】陆龟蒙
山寒偏是晓来多,况值禅窗雪气和。病客功夫经未演,
故人书信纳新磨。闲临静案修茶品,独旁深溪记药科。
从此逍遥知有地,更乘清月伴君过。
   卷626_13 【和袭美寄题镜岩周尊师所居】陆龟蒙
见说身轻鹤不如,石房无侣共云居。清晨自削灵香柹,
独夜空吟碧落书。十洞飞精应遍吸,一簪秋发未曾梳。
知君便入悬珠会,早晚东骑白鲤鱼。
   卷626_14 【寒夜文宴得惊字】陆龟蒙
各将寒调触诗情,旋见微澌入砚生。霜月满庭人暂起,
汀洲半夜雁初惊。三秋每为仙题想,一日多因累句倾。
千里建康衰草外,含毫谁是忆昭明。
   卷626_15 【送润卿还华阳】陆龟蒙
何事轻舟近腊回,茅家兄弟欲归来。封题玉洞虚无奏,
点检霜坛沆瀣杯。云肆先生分气调,山图公子爱词才。
殷勤为向东乡荐,洒扫含真雪后台。
   卷626_16 【和袭美为新罗弘惠上人撰灵鹫山周禅师碑送归诗】陆龟蒙
一函迢递过东瀛,只为先生处乞铭。已得雄词封静检,
却怀孤影在禅庭。春过异国人应写,夜读沧洲怪亦听。
遥想勒成新塔下,尽望空碧礼文星。
   卷626_17 【和袭美寒日书斋即事三首,每篇各用一韵】陆龟蒙
不必探幽上郁冈,公斋吟啸亦何妨。唯求薏苡供僧食,
别著氍毹待客床。春近带烟分短蕙,晓来冲雪撼疏篁。
馀杭山酒犹封在,遥嘱高人未肯尝。
已上星津八月槎,文通犹自学丹砂。仙经写得空三洞,
隐士招来别九华。静对真图呼绿齿,偶开神室问黄芽。
方诸更是怜才子,锡赉于君合有差。
名价皆酬百万馀,尚怜方丈讲玄虚。西都宾问曾成赋,
东海人求近著书。茅洞烟霞侵寤寐,檀溪风月挂樵渔。
清朝还要廷臣在,两地宁容便结庐。

[1] [2] 下一页